广东,对于一年前的我来说,是小时候看的那些港片里的热血江湖和不看字幕永远听不懂的粤语,地理上离我生活的地方相隔2000多公里,是那么遥不可及。如果不是因为工作的关系,也许我对广东的印象只有永远听不懂的粤语和想象中的繁华都市,而如今,我已经在广东惠州工作生活了整整一年。
回想一年前的我,在接到通知去惠州项目当负责人时,内心多少有些顾虑。当地处于岭南沿海且离家又远,无论是距离、气候还是心理上,对我来说都是未知的挑战。后来查阅地图后发现,项目建设地点在填海区域,这就意味着每天在现场就能看到大海,对于从没见过大海的我来说,也算圆了我的愿望,于是做好了心理建设随即奔赴现场。
百闻不如一试,亲身体会了才知道什么是“桑拿天”。西安的高温和惠州的湿热比起来就像是物理攻击与魔法攻击,从没有这种体验的我出门五分钟再回到房间时,衣服像涂了胶水一样粘在身上让人无法适从。人类之所以能进化成人,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上就可见一斑。我经过几天的适应,基本接受了当地的天气,也能静心去体会和感受惠州,虽然本人属于资深宅男,但是在耳濡目染下对惠州也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。惠州地处粤东南,自古以来就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,独特的岭南文化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,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苏轼在当地工作生活留下来的一系列作品及佳话。自己当然没有苏大学士享有“岭南万户皆春色”的待遇,但我肯定“会有幽人客寓公”共同在此地深耕细作的远景,说不定与近1000年前的苏大学士在精神思想方面有一些跨时空的交流。
博览群书,可以避免管中窥豹从而得见海阔天空
在惠州工作,对我而言要面对全新的环境、全新的领域、全新的身份,当然也是面对全新的挑战。“海阔凭鱼跃,天高任鸟飞”,能否跳得高飞得远,还得看这些年的工作积累和成长结果,虽然有一些压力,但我始终保持松弛的心态,也许正对应了苏轼大学士的那句“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”,治学如此,工作亦如此,苦心学习和探索,需要机会慢慢释放,来反哺我所热爱的行业和社会。
工作和生活相得益彰,生活的满足才是踏实工作的基础
说到苏轼大学士,就不得不提苏老先生对待工作和生活的态度。他是美食界最出名的文学家,也是文学界最出名的美食家,特别是对惠州的特产荔枝赞不绝口。而我,在品尝了当地繁多品种的荔枝后也有了自己的一点心得,“妃子笑”一点嫣红点缀在翠绿的外壳上,口味鲜活跳动,像活泼奔放的少女;“糯米滋”鲜艳桃红露出淡淡的青绿,口味醇香清新,像年轻清秀的青年女子;“桂味”是最为典雅的玫红,口味厚重绵长,像端庄沉稳的中年女子。“日啖荔枝三百颗,不辞长作岭南人”,原来是惠州的荔枝挽留了大才子苏轼,更让他萌生了长期扎根岭南的想法。
追随苏轼的脚步,感受古时生活的场景植树节,“梦想平生消未尽,满林烟月到西湖”,相传苏轼在被贬至惠州期间居住在景色秀丽的惠州西湖,虽然心情可能稍有愤懑,但看到此景也不由自主地创作了开头的诗句。由于苏老如此的好评加持,就有了后来“大中国西湖三十六,唯惠州足并杭州”的俗语,与杭州西湖齐名。在西湖不远处就是古香宁静的清泉古寺,也许苏轼当初就是泛着小舟赏着美景,品着美味佳肴,聆听着远处的钟声和诵经,坐卧焚香中,才使得心情变得舒畅豁达。
在惠州,我仿佛秉承了苏轼的心态,对生活怀着一种豁达与淡然的态度,学着像苏轼一样,将生命的烦恼不快融化在天马行空的乐观中。
人生漫长,不只是追求成功,更是追求内心的平静。苏轼曾说“人生得一知己足矣”,我以此为座右铭,工作中努力与同事建立真挚的友谊,享受团队协作的乐趣。这种内心深处的淡定,让我在事业的拼搏中保持从容;在生活中和家人互相关爱,在生活的琐碎中,体会到苏轼对美好事物的品位。无论是一杯清茶,一本书,还是一曲音乐,都学着在平凡中发现生活的美好。苏轼可以对诗词痴迷,而我用对工作的热爱来回应。
时空交错,用苏轼的心态工作和生活
苏轼大学士在惠州官至节度副使,他充分发挥了文人的雅兴和不拘一格的性格,既感受了当地人文、珍馐、美景,又创作了大量的诗词歌赋,把所见所闻所感都成为了自己作品的素材和积累。而我一介草夫整日在工地奔波,却在现场就能看到大海、蓝天、白云,早上欣赏破晓时分的太阳跃出海平面,晚上眺望海面上星星点点的渔船灯光,同时我也在积累中期待收获。
对待困境,学习苏轼的豁达。生活总有起伏,但苏轼在潮起潮落中保持着一颗平常心。我尽力以此为榜样,将困难看作人生历练的一部分,从中汲取力量。而在惠州的山水之间,我领略到苏轼对自然的崇敬。每一次欣赏湖光山色,都如同苏轼一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之处,心中也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。
做人是修行,犹如参禅悟道,大抵要经历看山是山,看水是水;看山不是山,看水不是水;看山还是山,看水还是水这几个阶段。每个人的经历、性格、背景、心态各不相同,对同一个事物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认知。综合起来,在惠州的这一年时间里,我对苏轼的生活态度有了深刻的理解。工作中坚韧努力,生活中品味美好,对待困境时保持豁达,感受自然且怀有敬畏之心。我也不曾想过作为一个奔波在工地现场的粗人,竟然和千年之外的文人雅士有了共鸣。也许这正是由于苏轼老先生辞藻真情朴实、心态乐观积极、待人真诚热情,才受到世人尊重和爱戴,我也必将此等心态贯穿于工作和生活始终,处事从容,幸得安然。
工作中坚韧努力
生活中品味美好
对待困境时保持豁达
感受自然且怀敬畏之心
西北电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 胡伟
摘自西北电力建设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“灯下漫笔”栏目
上一篇文章:广东创成研发“数字监理移动平台”